扭曲的亲密关系——1、依赖
作者:超级管理员 来源:本站 日期:2023-01-13 人气:0

在情感婚姻类心理咨询中,很容易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:不少来访者平日混迹于各类社交场合毫无障碍,但偏偏总是和自己最亲密的伴侣磕磕绊绊难以融洽,眼睁睁看着婚姻瓦解、爱人远离。

家庭治疗也时不时听到这样的抱怨:丈夫对外如谦谦公子温和大度,偏偏对自己百般苛刻,在家一有不顺心便大发雷霆,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。

婚姻中的男女,为何会在围城内外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和遭遇?究竟是什么翻覆了我们的心性?

针对这个问题,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:人们建立亲密关系与处理一般社交关系的机制是迥然不同的。在与同事、普通朋友相处时,理性的成分占了多数。实现目的、获取利益的考量,以及约定俗成的社交规范成为我们待人接物的标尺。而在与伴侣相处时,童年时期与父母的关系模式却占据了主导,在不自觉中生生移植进来。

心理学中将这种幼年与父母之间关系模式称为“客体关系”,它是决定我们亲密关系发展方向的基石。

晓洁是我治疗过的一个女士,她到我这儿寻求帮助,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恐惧感——她害怕丈夫离开她。虽然她的丈夫矢口否认,但晓洁确信他即将抛弃自己。

从一次会谈开始,我就明显的感觉到晓洁是一个非常聪明且能力卓越的人。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名牌大学,在一家外资企业做部门主管,深受领导的青睐、同事的拥护。她完全有能力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大多数问题,但是只要涉及家里的问题,如果晓洁得不到丈夫的意见,就会畏首畏尾,几乎无法做任何决定,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小事。

譬如发现家里水龙头坏了,即使明知小区物业有专业水管工配备,她不会自己打电话报修,而是一定要先打电话给丈夫,让丈夫来联系。又如是否同意孩子参加学校举办的春游活动等小事,她都无法决定,一定要征询丈夫的意见。她经常给丈夫办公室打电话,打断他的重要会议,却只是为了问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。

随着时间的流逝,丈夫对这种情况越来越深恶痛绝,常常为此大发雷霆,称晓洁在家里的表现就像是个两三岁大的孩子。每次她都会在痛哭流涕中承诺改变,但最终却又故态复萌。这个问题已经将他们的婚姻逼入了绝境。

心理学中将晓洁的这种情况戏称为“爱人依赖症”,它是依赖性客体关系在婚姻内的投射。依赖性客体关系模式的显著特征是表达持续的无助感。通过这种模式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时常会说出诸如此类的话:“你认为如何?”“我应该怎么做?”“我束手无策了,你能帮我吗?”……

 内心深埋依赖性客体关系的人,虽然看上去完全有能力独立应对生活中出现的状况,但是他们仍会抓住一切机会对爱人表现出自己的依赖。实际上他们要求爱人给出的建议或帮助与自己的真实需求相距甚远,但是潜意识仍驱使他们不可遏制的通过依赖来获得安全感。

因为他们确信,要与他人建立成功的人际关系,尤其是与那些和自己有亲密关系的人相处融洽,关键是要说服对方相信自己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。因此他们采用了儿童的情绪行为,并强迫(或诱导)爱人照顾自己。如果爱人无法满足其依赖需求,很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情绪失控。他们会乱发脾气、歇斯底里的哭泣,甚至出现抑郁、尝试自杀。

由于客体关系是早年与父母亲关系模式的再现,因此在心理治疗中也必须重建这个过程。来访者和心理治疗师之间关系逐渐密切以后,依赖性需求也同样会投射给治疗师。治疗师如何帮助来访者建立一种新的、更加健康的亲密关系,是该类心理治疗的关键。


秘密